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5章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精贵的人家也用不上,更多是米面粮油,这种生活刚需作为企业福利,又接地气,员工们也会承情。

然后就是ven和明瑜餐饮旗下的员工会员卡。

自己人,打折多,能攒积分,像是明瑜酸辣粉,每个月还专门有几顿员工免费套餐可以吃。

谁不希望自己是特殊的呢,而且还是这种受人尊重的特殊,别的不说,去店里拿出来“明瑜”和ven的员工卡,不知道多少人要羡慕!

一般人想进都进不来呢。

而处在宋明瑜的角度,这都是培养客户。

毕竟在八十年代这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有什么比耳濡目染更能够宣传一个品牌呢?

连品牌的员工自己都吃、都用自家的东西,这就是活生生的广告。

还省了一笔广告费,员工们得了实惠,品牌这边也没亏,到时候在本地媒体报纸上一宣传,又是一波“流量”。

不知道是不是小花袄的这一场闹剧,反而让更多针织总厂原本的职工们得知了招聘会的消息。

招聘会原本只定了一天,结果来的人实在是太多,最终一口气办了整整两天。

绝大部分的针织总厂职工都被“瓜分”了个干净。

不仅仅是宋明瑜的两家公司,还有一些本地的其他企业,像是盛凌冬的物流公司也来参与了招聘会。

针织总厂也有不少男工人,尤其是设备、运输车队这些,像这种部门,和宋明瑜公司的对口程度就很低,反而是很适合盛凌冬的公司。

宋明瑜乐得他接手这些运输熟手,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生财密码,盛凌冬收了这些人也是对她有好处的。

——两人现在可是深度绑定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从“明瑜”到ven,那都是一条船上的。

不过这些企业招聘,宋明瑜就没再露面了,她还有的是要忙的事儿呢!

见宋明瑜不出现,也有之前被宋明瑜拒绝的人还想再来蒙混过关。

谁知道一听到名字,就直接被对方拒绝了,“不好意思,你不在名单上,我们只认宋总的名单。”

这些人满脑子以为,他们只是断了在宋明瑜那的前途,殊不知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就已经上了行业“黑名单”。

宋明瑜说不要,其他企业也不会要!

整个招聘会下来,来招人的企业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除了盛凌冬那种搞物流的,还有其他行业的,大多都是小厂子,或者是乡镇企业。

这些老板收人都收得很开心,针织总厂的员工们也都很开心。

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到宋明瑜的手下。

但他们的确有了新的出路,不用守着这座已经没了的厂子苦熬,这也让他们心里轻松了许多。

而对于这次的招聘会发起人宋明瑜来说,这次招聘会可以说是收获满满,甚至很多“意外之喜”,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

大结局

“今天, 是全国第一家国营工厂,南城针织总厂宣布破产整整一年的日子。”

“一年前,这家拥有数千名职工的老牌国企轰然倒塌,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影响, 这数千名企业员工要何去何从, 受到了广泛关注。”

“现在一年过去, 前些日子,针织总厂已经彻底完成了破产工作, 从此不再有‘南城针织总厂’, 但那数千名员工过得如何呢?让我们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他们如今的生活——”

镜头从记者身上挪开,一座令人望而惊叹的纺织厂进入众人视野。

这是一座宽敞又漂亮的厂子, 设计风格和时下绝大多数国字头的厂子都不同。

光亮、崭新的铁大门两侧, 还能看到有涂得干净又鼓舞的生产标语口号。

厂房用的色调不深,看上去并不压抑, 反而有一种轻松、温暖的感觉。

厂区里头有好几个厂房,显然都是重新装过的样子,漆面都还是新的, 旁边还有搭起来的脚手架, 看上去是还要扩建好几个新的。

厂房楼最上面挂着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

明香服装厂。

记者介绍道。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位于南城珞璜的明香服装厂。”

“它的前身, 只是珞璜的一座乡镇工厂,如今是明香服饰旗下最大的纺织厂,也是ven如今的直属服装厂。”

“这座工厂虽然‘年轻’, 但却安置了许多原本针织总厂的工人, 为再就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啊,我们来得很巧,这里有几位正好从厂区出来的工人同志——”

记者带着笑容迎了上去, “几位同志,你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社会观察》节目的记者晓丽,不知道方不方便接受一下采访?”

她运气很好,这几个女工都很愿意接受采访,听闻记者是来问针织总厂后续的,几人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中心的两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